广东扎实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 实现分类结果动态更新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 记者 李青山)10月9日,广东管理工作记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扎实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系统性、信用规范化、风险分类精准化和效能水平,广东管理工作实现精准监管、扎实智慧监管,推进该局高位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企业于今年初上线广东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信用助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风险分类新型监管机制。
一是广东管理工作因地制宜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广东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基于数据、扎实指标、推进模型构建,按照企业基础属性信息、企业动态信息、监管信息、关联关系信息和社会评价信息5个基础维度,包含25个二级指标和81个三级指标,对辖区内全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类,实现对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的行业、区域的趋势分析,企业信用风险名单快速筛选、重点风险事项的及时提示等功能。
二是及时有效归集企业信用风险信息,实现分类结果动态更新。广东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及时归集全省约700万家企业信用风险相关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企业信用风险由低到高分为A类(信用风险低)、B类(信用风险一般)、C类(信用风险较高)、D类(信用风险高)四类,分类结果实行按月更新并记于企业名下,供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享共用。
三是推进分类结果在“双随机”监管中的常态化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已与广东省“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完成对接,并分类结果共享相关信息数据,助力监管效能提升。截至今年8月底,广东省“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接收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数据中,低风险企业比例为39.59%,一般风险企业为29.70%,较高风险企业比例为19.54%,高风险企业比例为11.17%。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将按市场主体信用情况确定合理的分类抽查比例和频次,让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不断提高问题发现率,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下一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将根据双随机监管反馈结果进一步优化完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推进企业风险分类监管同市场监管各专业领域风险防控相结合,探索推行触发式监管,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为企业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王峰
相关阅读
- 韩德洙宣布参选新一届韩国总统
- 证监会:证券法草案二审稿增加投资者保护专章
- 银行房贷今年或全面量缩价升
- 满足市场正常需求 并购重组审核加快
- 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稳定肉牛奶牛生产
- 央行报告透底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取向
- 富力吃下万达酒店:增债增收难增利
- 富力吃下万达酒店:增债增收难增利
- 市审计局以高质量审计护航乡村全面振兴_
- 财经随笔:下届美联储主席人选猜想
- 余额宝个人持有额度下调至25万 已有存量不受影响
- 50岁以上余额宝用户年增四成
- 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他们的就业形势如何?
- 人民币强势运行屡破关口 市场化改革勾画强势货币特征
- 央行报告透底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取向
- 共享单车洗牌清场:成资本密集行业 没人愿烧自己钱
- 我市顺利完成安徽省内首次智能网联汽车市级公开道路调试
- 金价跌穿1240美元 因美元从10个月低位反弹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跌44个基点
- 年报事后审核动真格 上交所提请证监会核查30余公司